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8年  4卷  第1期

栏目
显示方式:
研究论文
营养盐和光照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孙晓庆, 董树刚, 汤志宏
2008, 4(1): 1-9.
摘要:
2006年4月在沙埕港湾口处网箱养殖区,研究营养盐和光照对浮游植物类群及其优势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小型浮游植物在100%自然光强下生长最快,微微型浮游植物在50%自然光强下生长最快。在各形态无机氮(N)、磷(P)营养盐存在的情况下,浮游植物会首先利用氨氮(NH4-N),但培养后期NH4-N加富组的浮游植物丰度低于亚硝酸盐(NO2-N)加富组和硝酸盐(NO3-N)加富组。营养盐加富在短期内引起浮游植物数量的快速增加,当营养盐浓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对浮游植物的生长不利,其抑制作用随浮游植物种类而异;随着营养盐消耗,浮游植物的数量和多样性均下降。微、小型浮游植物丰度与NO3-N、N/P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5、0.521;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与PO4-P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530。
2006年夏季珠江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高原, 赖子尼, 王超, 庞世勋, 魏泰莉, 谢文平, 杨婉玲
2008, 4(1): 10-15.
摘要:
2006年8月对珠江8大入海口浮游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平面分布进行了调查。经鉴定有浮游动物57种,其中桡足类占优势,有20种;其次为轮虫和枝角类,分别为18和8种;此外,被囊动物2种,原生动物、多毛类、异足类、水母类、糠虾类各1种;还有阶段性各种幼虫以及未知种类2种。调查期间各站位均出现的种类有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镰状臂尾轮虫(B.falcatus)和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浮游动物的种数变化范围为19~29种,密度的变化范围为2 288~300 000 indm-3,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10.03~111.94 mgm-3。
盐度对斑节对虾蜕壳、存活、生长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杨其彬, 叶乐, 温为庚, 王雨, 江世贵
2008, 4(1): 16-21.
摘要:
对平均体重1.200.05 g的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稚虾进行为期30 d的养殖实验,分别测定其在不同养殖盐度条件下的蜕壳间期、成活率、特定增长率和饲料转化率。斑节对虾的成活率在盐度5时最低,低于60%,与其它盐度试验组差异显著,而其它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在5~25盐度范围内,蜕壳间期随着盐度升高而延长,盐度达30以上后又缩短,25时为最大值;盐度5、10和15之间差异显著,15、20、30和35之间差异不显著。特定增长率和饲料转换效率随盐度升高呈现双峰的波浪式变化趋势;特定增长率在盐度20(3.180.14)%d-1和25(2.980.26)%d-1时达到最高。蜕壳间期与生长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在盐度20、25、30时饲料转化率高,分别为(52.763.06)%、(54.905.14)%和(51.567.58)%,与其它盐度试验组之间差异显著。因此,斑节对虾养殖的适宜盐度应为20~30,在此条件下可实现较高的成活率、特定增长率和饲料转换率。
浅色黄姑鱼鳃结构及其呼吸面积的研究
李加儿, 许晓娟, 区又君, 刘士瑞
2008, 4(1): 22-27.
摘要: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体重范围在4.75~35.51 g的浅色黄姑鱼(Nibea coibor))鳃结构及鳃小片进行了观察与呼吸面积计算,研究体重、体长与呼吸面积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浅色黄姑鱼的平均相对呼吸面积为4.011.62 cm2g-1。体重与一侧鳃丝总数的相关性N=28.81+158.45lnW(R2=0.967,P0.01)较体长与一侧鳃丝总数的相关性N=17.31L1.4542(R2=0.8241,P0.01)更为显著。单位mm鳃小片的数目随着体重的不断增加显著减少:N=49.971W-0.3909(P0.01)。单个鳃小片的面积随体重的增大而显著增加,a=0.3199W0.2528(P0.01)。总呼吸面积随体重的增大而显著增加,A=11.559W0.7109(P0.01)。相对呼吸面积随体重的增大而显著减小:RA=11.561W-0.2904(P0.01)。
短蛸消化系统和部分器官中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沙爱龙, 孙虎山
2008, 4(1): 28-31.
摘要: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短蛸 (Octopus ocellatus) 消化系统和部分器官中受体(mu opioid receptor)进行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短蛸腕、漏斗、外套膜腹面、口球、嗉囊、胃盲囊、肠、直肠、前唾液腺、后唾液腺、肝胰脏均呈受体阴性,但食道内上皮、外膜、结缔组织和胃角质层有受体分布,外套膜背面、腕间膜的上皮或近上皮部位呈受体阳性。受体在短蛸不同部位分布密度的不同,可能与各器官的功能不同有关。
鲮原种群体的D-loop序列分析
朱彩艳, 江世贵, 张殿昌, 夏军红, 苏天凤
2008, 4(1): 32-35.
摘要:
设计了1对可从鲮总DNA中扩增出线粒体D-loop区的引物,获得了937 bp的鲮D-loop全序列。应用该对引物对鲮原种群体(子群体h 11个样本,子群体q 10个样本)进行PCR扩增,测序获得了5端750 bp的有效序列。21个个体共检测到15种单倍型,29个变异位点(4%)。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原种群体的序列差异为1.0%,子群体h与子群体q各自的序列差异为1.2%和0.9%。UPGMA分子系统树显示,用于研究的21个样本相互混杂,子群体h与子群体q并未出现独立的分支,表明该批鲮原种的子群体h和子群体q并非2个相互独立的母系来源。
鲮生长激素的重组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姜巨峰, 张殿昌, 苏天凤, 熊小飞, 江世贵
2008, 4(1): 36-40.
摘要:
IPTG诱导含有鲮(Cirrhinus molitorella)生长激素基因(growth hormone,GH)的工程菌M15(pQE30-GH)重组表达鲮生长激素蛋白。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在24.5 kDa处有1条重组表达鲮生长激素条带,经分离纯化、复性和浓缩后得到有活性的重组鲮生长激素蛋白。以复性浓缩后的重组鲮生长激素蛋白为抗原,采用改进的方法对新西兰大白兔进行皮下多点免疫注射,获得兔抗鲮生长激素多克隆抗体。经ELISA检测该免疫血清的滴度为12 800。以该多抗为一抗,Western blotting可以检测到10 ng的抗原量;并且在鲮垂体组织提取液中和血清中检测到一种能与该血清作用的大小约为21.5 kDa的蛋白条带。说明该实验所制备的兔抗鲮生长激素多克隆抗体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
漠斑牙鲆胚胎及仔稚鱼发育的形态学观察
马学坤, 柳学周, 温海深, 张璐
2008, 4(1): 41-47.
摘要:
对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胚胎及胚后发育进行观察,描述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在水温18.50.5℃,盐度32~33的条件下,受精卵历时49 h脱膜而出,孵化后仔鱼在水温20.50.5℃时,4日龄开口摄食,26日龄进入变态期,45日龄左右完成变态成为幼鱼。漠斑牙鲆的卵子为浮性卵,油球一个。刚孵化仔鱼的消化道细直,3日龄肛门开通,4日龄卵黄囊消耗殆尽,开口摄食。在原肠期胚体下包约1/2时,在视囊和胚盘上出现点状星状的黑色素细胞。孵化后体两侧菊花状黑色素均匀分布;进入变态期后,体两侧的幼体色素逐渐收缩消失,同时在有眼侧出现个体较小的圆形成体色素细胞。在早期发育过程中,伴随着冠状鳍条的发生、伸长和缩短吸收。无鳔器官的发生。
星突江鲽(Platichthysstellatus)群体同工酶分析
陈艳翠, 高天翔, 陈四清, 庄志猛, 刘长琳
2008, 4(1): 48-52.
摘要:
采用水平凝胶电泳技术对星突江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养殖群体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筛选了9种酶,检测到15个位点,在0.99水平上,仅PGM*位点表现为多态,LDH*、SDH*、G3PDH*、GPI-1*、GPI-2*、GPI-3*、IDHP*、SOD-1*、SOD-2*、SOD-3*、MDH-1*、MDH-2*、MPI-1*和MPI-2*均为单态,多态位点比例为6.67%,实际观测杂合度为0.0098,预期杂合度为0.030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目为1.0557。结果表明,星突江鲽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
臭氧冰对凡纳滨对虾保鲜效果的研究
刁石强, 陈培基, 李来好, 杨贤庆, 吴燕燕, 郝淑贤, 岑剑伟
2008, 4(1): 53-57.
摘要:
就采用高浓度臭氧冰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eaus vannamei)保鲜效果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臭氧含量为5 mgkg-1的臭氧冰时,具有显著的杀菌和抑菌作用,菌落总数减少91%,并降低了挥发性盐基氮的产生,可延长产品的保鲜期3~5 d。臭氧冰具有杀菌力强,保鲜效果好,使用方便、快捷、环保,解决了臭氧不能保存和运输等技术问题,该研究解决长期以来依赖臭氧设备随产随用的被动结局,扩大了臭氧的应用范围,为水产品保藏提供一种新的保鲜方式。
酶法提取鱿鱼皮胶原蛋白工艺条件的研究
郭恒斌, 曾庆祝
2008, 4(1): 58-63.
摘要:
研究了酶法提取鱿鱼皮胶原蛋白的工艺条件。根据5种蛋白酶水解液中羟脯氨酸的含量,确定了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这2种提取率高的酶为水解用酶,采用L16(45)正交试验确定了这2种酶水解鱿鱼皮以制备胶原蛋白的最佳酶解条件。结果表明,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水解鱿鱼皮以制备胶原蛋白的最佳温度、加酶量、底物浓度、pH、时间分别为55℃、1 200 Ug-1、1:20、pH 8.0、4 h和50℃、3 200 Ug-1、1:20、pH 6.0、6 h。2种蛋白酶提取的胶原蛋白含量分别为11.08%和11.36%,提取率分别为95.16%和97.56%。
综述
人工鱼礁附着生物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张伟, 李纯厚, 贾晓平, 陈丕茂, 方良
2008, 4(1): 64-68.
摘要:
人工鱼礁是用于营造海洋牧场,调控和优化海洋生态环境,增殖生物资源的人工设施。人工鱼礁投放入海后,受海水环境和气候等因素影响,礁体附着生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出现明显的时空变化。文章综述了影响人工鱼礁附着生物时空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及其它因素,探讨了目前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研究的主要方向,以期为我国人工鱼礁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鱼类耳石研究和应用进展
廖锐, 区又君
2008, 4(1): 69-74.
摘要:
鱼类耳石研究是鱼类生长和早期生活史研究的基础。文章阐述了鱼类耳石形态的研究方法及其在鱼类种类识别中的应用、耳石微结构在鱼类年龄鉴定、早期生长研究、产卵期、孵化期和产卵场的推算以及早期生活史中特殊事件的研究等方面的进展,探讨了耳石研究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水生环境中细菌与微藻的相互关系及其实际应用
王少沛, 曹煜成, 李卓佳, 杨莺莺, 陈素文
2008, 4(1): 75-79.
摘要:
概括了细菌和微藻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阐述了细菌抑制有害微藻、微藻抑制病原细菌、细菌与微藻协同净化水质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水产养殖的实际,提出菌-藻关系研究及开发应用的一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