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6年  2卷  第2期

栏目
显示方式:
研究论文
淡水养殖中华鲟成鱼的3种方式及效果比较
杨德国, 危起伟, 王凯, 朱永久, 陈细华, 刘鉴毅
2006, 2(2): 1-5.
摘要:
淡水养殖中华鲟成鱼主要有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等3种方式。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中华鲟成鱼的生长速度要明显快于池塘养殖方式,其中网箱养殖的成鱼有最大的相对生长率和瞬时生长率。工厂化养殖中华鲟成鱼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和较高的生产运行成本,同等生产规模的投资成本和生产运行成本为网箱养殖的2~3倍,不宜大规模推广,可选择条件适宜的山溪、水库进行自流式流水养殖;网箱养殖投入产出比高,能源消耗少,节约水资源,养殖中华鲟的生长速度、成活率、资金投入的效益等均有较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值得提倡和推广的中华鲟成鱼养殖方式。池塘养殖中华鲟成鱼虽然投入和成本低,但养殖成活率低,效果差,不宜大量采用。试验结果表明,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中华鲟成鱼的单位面积载鱼量均较低,规格1~3 kg的个体,养殖时的有效载鱼量控制在10 kgm-2左右较适宜,不宜超过15 kgm-2。
闽中渔场鱼类资源生产量和最大可持续开发量
卢振彬
2006, 2(2): 6-14.
摘要:
以海洋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为理论依据,依据历次台湾海峡海洋科学调查在闽中渔场所获得的初级生产力为基础,通过2000~2001年对该渔场的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和生态效率及61种主要经济鱼类的营养级,58种主要鱼类有机碳含量的调查、检测,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鱼类资源生产量;进而采用Cadima模式和剩余产量模式估算鱼类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估算结果:营养动态模型估算鱼类资源潜在生产量为38.59104 t,Cushing模型估算为43.68104 t;Cadima模式估算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25.32104 t;Schaefer和Fox模式估算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分别为23.96104和25.28104 t,估算的最大持续捕捞力量换算为以福建单拖渔船艘为标准分别为3 372和3 983艘;1994年以来实际年渔获量在27.00104~40.01104 t,实际捕捞力量在3 897~5 967艘标准单拖渔船,已连续11年超过了鱼类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和鱼类资源可承载的最大持续捕捞力量。主要鱼类种群结构出现简单化、小型化和低龄化,生态学参数渐近体长L和渐近体重W趋小,个体生长速率K加大,体重生长拐点tr提前,初次性成熟年龄提早,捕捞死亡系数提高和开发比率上升,资源明显衰退。必须加强对该渔场鱼类资源的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控制捕捞力量的投入和渔获量的产出,以防鱼类资源进一步恶化。
路氏双髻鲨的种群统计分析
陈丕茂, 李永振, 袁蔚文
2006, 2(2): 15-19.
摘要:
根据路氏双髻鲨Sphyrna lewini 的平均性成熟年龄t=5 a、寿命t=15 a、平均出生率b=6.4a-1和自然死亡系数M=0.279a-1,估算在未开发状态下的内在瞬时增长率r0=0.265a-1、世代生殖率R0=6.212、世代间期G=7.571 a和种群倍增时间tx2=2.616 a;探讨了M对r0等种群统计参数的影响;估算了不同开捕年龄tc时的临界捕捞死亡系数Fc,拟合了Fc和tc的关系式,证明FC随开捕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当tc5 a,种群不会因捕捞而减少。
江蓠与对虾混养的神经-模糊优化模型初探
黄洪辉, 张汉华, 吴进锋, 梁超愉, 李卓佳
2006, 2(2): 20-24.
摘要:
根据2003年4月~2004年9月在广东省海丰县联安镇江蓠-对虾鱼塭混养试验所得调查数据,采用神经-模糊系统作为非线性逼近工具,建立了虾藻混合养殖过程中各生物和水环境因子之间非线性关系的神经-模糊系统模型。以鱼塭水环境中可溶性无机氮DIN0.2 mgL-1作为富营养化限制标准,模型模拟出了对虾不同养殖阶段混养江蓠所需的最低理论生长速率。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混养系统中江蓠的实际生长速率对水环境中DIN所产生的影响。
福建沿海8种作业捕捞综合能力的比较研究
方水美
2006, 2(2): 25-32.
摘要:
根据2000和2002年福建沿海捕捞生产调查资料,对8种作业不同功率级别渔船的捕捞综合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采用实际产量与实际产值2个产出因子和技术、资金等多种要素投入进行计量。结果表明:福建沿海8种作业各功率级别渔船能力利用度的变化范围为58.4%~100%,平均85.7%。其中张网、笼壶、单船底拖网、流刺网和灯光围网作业对给出投入因子的利用率较高,其次是钓具和双船底拖网作业,最低为虾拖网作业。无偏能力利用度的变化范围为36.9%~100%,平均71.8%。其中灯光围网、张网和钓具作业渔船的无偏能力利用度较高,其次是流刺网和单船底拖网作业,较低是虾拖网和笼壶作业,最低为双船底拖网作业;在不改变现有投入配置情况下,单船底拖网、笼壶和张网作业依靠加强管理来提高捕捞能力比较有限,而虾拖网、流刺网、灯光围网、钓具和双船底拖网作业,通过加强管理则可使其捕捞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可变投入对不同作业捕捞综合能力的发挥有较大制约作用,不变投入对不同作业捕捞综合能力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当前福建沿海单位功率小于220 kW的渔船及单位功率小于300 kW的双船底拖网和灯光围网作业潜在的捕捞综合能力较大,应作为捕捞结构调整的重点对象;决策单元(DMU)的集合度越高,DEA法计量的能力利用度增大。反之,所得的能力产量和能力产值降低。
闽东北外海高脊管鞭虾的数量分布及其生物学特征
叶孙忠, 叶泉土, 张壮丽
2006, 2(2): 33-37.
摘要:
根据1998年5、8、11月和1999年2月在闽东北外海2600~2800N,12000~12530E的虾类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高脊管鞭虾(Solenocera alticarinata)数量分布及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5、8、11和2月调查海域高脊管鞭虾平均密度指数分别为34.7、13.8、4.55和2.89 kgkm-2;其数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5和8月数量为多,11和2月数量较少;分布区域以调查海域的东北部水域为主,以2700~2800N,12230~12430E水深80~100 m海域数量为多;渔获体长范围为41~129 mm,优势体长组为80~100 mm,占44.7%,雌虾个体明显大于雄性个体,雌虾平均体重为12.0 g,雄虾平均体重为8.3 g,雌雄性比为1 :0.66,生殖盛期为8~11月,不同季节和性别摄食强度没有明显差异。
罗非鱼内脏中酶的筛选
郝志明, 吴燕燕, 李来好
2006, 2(2): 38-42.
摘要:
以罗非鱼内脏为原料,经过酶的提取、活性测定及酶含量计算, 对罗非鱼内脏中的蛋白酶、凝乳酶、脲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胆碱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和酸(碱)性磷酸酶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蛋白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胆碱酯酶和碱性磷酸酶在罗非鱼内脏中含量多、活性高,具有进一步提取研究价值。
国外发展中国家水产养殖中的环境问题
刘洪波, 李明爽, 杨健
2006, 2(2): 43-50.
摘要:
对调查所获的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20个国外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水产养殖状况、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和急需的对策支持等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目前的养殖品种至少有90种,表现出较高的多样性。亚洲的水产养殖活动最为明显。除泰国外,所有国家的食粮型养殖品种均高于商业型养殖品种。水产养殖带来的对环境最主要的不利影响为废水污染、环境破坏、药物残留和亲苗掠夺;逃逸灾害、疾病扩散、饵鱼滥捕和生物误捕次之。为消除这些不利影响,这些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在技术更新、科学研究、教育培训和政策扶持等对策方面得到有效的支持。
研究简报
南海北部拖网30.3mm方形网目网囊的渔获选择性分析
张旭丰, 张鹏, 谭永光, 杨吝
2006, 2(2): 51-55.
摘要:
根据1997年10月和2000年11月在南海北部珠江口以外传统拖网渔场进行的网目选择性试验资料, 分析了网目内径为30.3 mm的方形网目网囊对南海北部多种渔获的选择性能。结果表明,这种规格的方目网囊平均尾数逃逸率为29.76%,平均重量逃逸率为8.46%;出现在套网中的经济种类少、数量少,条尾绯鲤、金线鱼、多齿蛇鲻、大头狗母鱼4种鱼的尾数和重量分别占套网抽样渔获的95.4%和86.0%;网囊中带鱼、长尾大眼鲷、黄鳍马面鲀、白姑鱼、深水金线鱼等鱼种的体长小于可捕标准的个体尾数比例均超过或接近50%,枪乌贼、乌贼、乌鲳等幼鱼尾数比例达90%以上,多齿蛇鲻和金线鱼50%选择体长均未达到最低可捕标准,表明该种规格网囊对多数经济种类幼体的损害比较严重。总体来说,使用该规格的方目网囊作业不利于南海北部多数种类资源的繁殖、恢复及其可持续利用,不利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三唑磷蓄积对日本蟳体内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丁爱侠, 王春琳
2006, 2(2): 56-60.
摘要:
首先根据急性毒性试验确定了三唑磷对日本蟳的安全浓度为0.27 mg L-1,然后研究三唑磷蓄积对日本蟳体内5种组织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日本蟳体内的保护酶系统由SOD和CAT组成,在所有检测的组织中都没有发现POD的存在。(2)SOD和CAT的活性显示出高度的组织特异性,按SOD活性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为:心脏鳃和肌肉性腺和肝胰脏,CAT活性大小顺序为:性腺肝胰脏心脏鳃肌肉。(3)日本蟳体内的保护酶在三唑磷作用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低水平的胁迫能对酶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而高度的胁迫会抑制酶的活性。(4)不同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鳃、肝胰脏和性腺的敏感性大于心脏和肌肉。
消化酶活力在千年笛鲷幼鱼不同消化器官中的比较研究
吴勇, 区又君, 李希国
2006, 2(2): 61-63.
摘要:
测定和比较了千年笛鲷(Lutjanus sebae)幼鱼不同消化器官的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蛋白酶比活力为:肠胃肝胰脏(P0.01);淀粉酶比活力为:肠肝胰脏胃(P0.01);脂肪酶比活力为:肠肝胰脏胃,胃和肝胰脏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二者和肠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千年笛鲷幼鱼肠道对食物的整体消化能力始终较强,肝胰脏和胃是消化食物的辅助器官。
综述
杂色鲍与九孔鲍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苏天凤
2006, 2(2): 64-67.
摘要:
杂色鲍和九孔鲍是我国南方鲍养殖业的主要对象,九孔鲍与杂色鲍的分类关系,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看法。文章综述了我国杂色鲍和九孔鲍在形态学、染色体核型、生化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方面种质研究的主要进展,得出二者间差异属于种群差异,台湾的九孔鲍和大陆的杂色鲍的种质差异达不到亚种水平的结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合理引种及保护原种的建议。
雪卡毒素中毒的现状及检测分析概况
赵肃清, 张焜, 方岩雄, 蔡燕飞, 郑劼
2006, 2(2): 68-70.
摘要:
介绍了雪卡毒素的化学结构、雪卡毒素的药理作用与提取及合成、雪卡毒素中毒的现状、中毒症状和检测分析方法。对于预防和减少雪卡毒素中毒具有重要的意义。
美国罗非鱼贸易现状及展望
岑剑伟, 李来好, 杨贤庆, 郝淑贤, 陈胜军, 刁石强
2006, 2(2): 71-75.
摘要:
利用近年美国罗非鱼市场信息数据,对美国罗非鱼主要进口国家、进口总量变化、产品种类变化、价格变化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未来罗非鱼市场展望及建议,旨在为中国罗非鱼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数据分析表明,中国内地和中国台湾占据美国罗非鱼进口贸易近80%的市场份额,其中以冻全鱼和冻鱼片为主,这2种产品在美国市场将继续处于稳定增长的态势。价格分析结果说明,冻鱼片价格明显高于冻全鱼,但中国内地由于产品质量和品牌问题,产品价格普遍低于同类产品市场平均价,表明中国内地必须进一步加强对罗非鱼产品的质量管理,才能获取更大的利润和市场份额。
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王晓伟, 李纯厚, 沈南南
2006, 2(2): 76-80.
摘要:
海洋环境中的石油污染源包括自然和人为2种类型,人为污染是造成海洋污染的主要原因。石油由于物质组成、化学结构和分子量的差异对海洋生物造成的毒害也不尽相同。海洋中的各种生物对石油污染的耐受力也显示出明显差异,研究表明,底栖生物的耐受力最强,一些植物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鱼类和浮游动物对这种毒害较为敏感,但部分污染区渔场出现反常现象令人迷惑。